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爸爸牙疼,听人说一个偏方:用竹叶煮水喝,可医牙疼,便用来试。当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不过,这种不失风雅的做法却让我记在心里。北方少竹,用来尝试的机会不多。直到后来客居江南,舍外不远即有绿竹为邻。有一段清闲日子,无事时总寻思一些乌梅汤之类的方子消磨时间。一下想起置在久远记忆里的做法,便兴冲冲拿来一试。
采竹叶便是一件极清雅的事。早早起来,沿山道缓行,入山林深处,于清幽竹林中,寻那未经尘世熏染的青叶。轻雾缭绕,气息氤氲,竹叶上似尚有露滴,大概它们还在轻松舒展生命,安享一片清闲,自由呼吸着天地灵气吧。我不忍多采,轻轻踮脚,虔诚的撷取几片清嫩,拜谢而去。顺便拐到汩汩泉水处,携半桶山泉。一路几换手,几停歇,一片清气,满心欢喜到家。
煮青叶应该用稻草瓦罐,垒石煮之。可惜这些不能强求,幸好前段时间买了一个沙锅,原准备用来熬中药的,还没有用。正好洗净了用来煮水。架煤气灶上,调成小火,沙锅洗净,放十几片青竹叶、一粒冰糖,倾入山泉水,加盖慢煮。学陆羽三沸之法,点三次清泉水。好了吧。早已洗好玻璃杯静候多时了。
掀盖便有竹叶清香沁人心脾。舀在杯里,清亮的汤又是一番诱人。青青的水色,似是将青竹叶的魂揉碎在其中?几片青叶闲闲的倚卧杯底,可是清梦蒸发后的慵懒?水汽升腾,氤氲间在杯壁凝为甘露,仿佛又见清幽竹林,轻雾缭绕,垂露欲滴……单单这番赏玩,心已醉矣。
待茶汤凉下来,轻啜一口,含在嘴里,便感觉一丝竹叶的清香顺口腔游走。慢慢咽下,这清香便至心入肺,氤氲漫延,在四肢间洋溢。这是在用竹露洗心吧?让心神如此清爽!轻轻啜饮细品,便依稀见清泉竹林隐士,听那幽篁中的弹琴长啸……杜甫咏竹时写到“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这竹的清香,原是可以嗅闻得到,心可感知的。而现在鼻嗅舌尝,是将身心在这清香中一浴了。“空明一片高难掇,寒碧千竿俗可医”,品着这清香,心地一片空明,可不是感觉浴了清辉,可与月共舞了?喝这竹叶茶,应该可以医俗吧?
茶汤入喉,感觉轻滑,其实也赖了那颗冰糖的遮掩。因为我原来尝过爸爸的这药,是有一丝质感的,像是老笋的坚韧倔强。倚了这冰糖的一丝甜味,与竹叶的香气调和,似乎一下子柔顺滑腻很多。那丝清甜的感觉在咽后萦回,让感觉在若有若无间轻触,妙在似与不似间,嘻。
竹叶茶宜冷品,那清凉感觉,总让人怀疑,是竹露滴在口中,是清辉浸润着身心……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组成】灯心草5克,鲜竹叶3O克。
【功用】清心,降火,除烦,利尿。
【主治】虚烦不眠证,起于心阴不足;或热病耗伤心阴而致心烦口渴,夜寐不宁者。
【制法】上药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盖闷15~2O分钟后,代茶频饮。睡前1小时,再按原量冲泡顿服。
【宜忌】小便不禁者慎用。
【按语】竹叶功效,重在清心凉肺,正如《药品化义》所说:“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至于临床应用,《本草正》记述较为具体:“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竹叶用鲜品则清心除烦力强。配合清心降火的灯心草,起协同作用。“轻可去实”之法则对病后体虚患者,尤具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