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进展缓慢,1个月基本不能形成,通常需要5-10年,继发性高血压可以在1个月内形成。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较长,进展缓慢,从发病到发现血压升高通常需要5-10年,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 也可出现视物模糊、出血等较重症状,典型的高血压头痛在血压下降后即可消失。治疗主要采取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大概可分为,即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 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钙通道阻滞剂( CCB )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 5%,因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由一些特定疾病导致,所以当原发疾病突然发生时其血压可在短期内升高。包括:①肾实质性高血压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孟肾炎,多囊肾和肾移植后等多种肾脏病变引起的高血压,治疗上肾实质性高血压必须严格限制铀盐摄入,每天<3g,通常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联合治疗方案中一般应包括ACEI和ARB类药物,有利于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本症是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低血钾为特征,还可有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多尿等症状。治疗上如果本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癌肿所致,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如果是肾上腺皮质增生,也可作肾上腺大部切除术,但效果相对较差,一般仍需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可以选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等。③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嗜铬组织,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面色苍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