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一个红色的血块 ,即球结膜下出血,常为眼白部位的出血斑点或斑块。引起球结膜下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包括不良习惯、血糖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其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对应处理。
1、不良习惯
如果频繁熬夜、用眼过度、用力揉眼睛、异物撞击等,会导致球结膜的毛细血管破裂而出现点状或者块状出血。
首先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用眼过度,避免用手揉搓眼睛等。同时在红色血块出现的48小时以内还应适当冰敷,48小时之后则进行适当热敷,一般需要5-7天左右血块才能逐渐吸收消退。
2、血糖或血压控制不佳
如果糖尿病或者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眼部小动脉的粥样硬化,持续的血压或者血糖升高会加重小动脉的硬化程度而导致破裂出血,表现为眼白部位的血块。
治疗上应该将血压、血糖先控制平稳,血块较大者还应该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明确血管破裂的部位,从而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止血治疗,同时防止再次出血。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大多由于用眼不卫生或者抵抗力低下,导致眼睛受到细菌或者病毒侵袭而引发,从而出现眼睛血块、结膜红肿、瘙痒、眼部异常分泌物等症状。
治疗上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抗炎治疗,常见的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利巴韦林滴眼液等,每隔4-6小时滴眼1次,炎症控制后血块也会随之吸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