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和肠炎是不一样的,在临床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都是消化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
肠胃炎包括感染性肠胃炎与化学性肠胃炎,感染性肠胃炎可因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毒物及药物可引起化学性肠胃炎。肠胃炎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或毒物的类型和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腹泻,还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痛或关节僵硬、大便失禁等。
肠胃炎患者通常只需卧床休息并饮用足量的水分即可,如果是严重的呕吐或腹泻,有必要进行静脉补液,呕吐剧烈时可加用止吐药。由于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或促进耐药菌生长,即使胃肠炎的致病菌已经明确,抗生素通常也不建议使用,但某些病原菌(如弯曲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感染,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常见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等,头孢类,如头孢唑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等。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饮食导致的肠炎,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某些重金属中毒也能引起肠炎。急性肠炎在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慢性肠炎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
肠炎主要是针对病原体治疗。病毒性肠炎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愈;细菌性肠炎需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常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红霉素、克拉霉素等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可以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治疗;另外患者还需要补充液体及纠正电解质和酸中毒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