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即期前收缩属于异位心搏,常见的包括房性、房室交接区性、室性期前收缩几种类型,心脏早搏频繁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后,针对病因治疗,不同类型的早搏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窦性期前收缩:较罕见,可能与发热、代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处理,针对原发病治疗即可,平时需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不熬夜,不抽烟喝酒,积极进行锻炼等。
2、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等,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无需特殊治疗,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或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或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药物治疗。
3、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是在窦性激动尚未发出之前,房室交界区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心悸、心慌,期前收缩频发时可见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等症状,交界性期前收缩通常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时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等药物,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
4、室性期前收缩:较为常见,是指心脏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发生提前激动,临床表现为心脏停跳感、心慌、心悸、头晕、乏力等。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因此,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不必使用药物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处理原有心脏病为主,当症状明显时,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胺碘酮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