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后心脏出现阵发性疼痛,可能是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1、上消化道疾病
进食后出现心脏疼痛,可能是食管、胃部疾病引起的。比如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因为食物过热或者是过冷,刺激糜烂、水肿的消化道黏膜,也会引起胸骨后、上腹部疼痛不适,部分患者会误以为是心脏疼痛。这种情况建议最好去当地正规医院完善胃镜检查,可对症应用抑酸、护胃、促消化的药物,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多潘立酮片,平时要注意多休息,饮食营养,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促胃肠动力药物与其他药物至少需间隔一小时以上服用。
2、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多是由于患者平时工作压力大、家庭动荡,或是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者失眠状态,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进而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反复胸疼等,通常检查均无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疾病。临床上针对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是以心理疏导为主,患者要注意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紧张、焦虑或较为抑郁的心理状态,大多能自行改善。
3、冠心病
如果是吃饱后出现的心脏疼痛,称之为饱餐后心绞痛,这是冠心病的典型表现。因为饱餐后会引起人体血流的再分布,更多血液集中在消化道,就会使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一般正常人群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的狭窄的患者,这种血流现再分布就会加重心肌缺血。建议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立即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也可以选择硝酸异山梨酯片,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进而缓解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同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进一步完善冠脉CT、冠脉造影等检查,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必要时需要行冠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严重的还需去外科行冠脉搭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