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有个肉疙瘩掉出来,可能是由于直肠息肉、痔疮、肛门息肉等疾病引起的,建议查明原因后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内壁突向肠腔内部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一般位置比较低,距肛门比较近,在大便刺激下容易脱出肛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不成型、血便、粘液便等。直肠息肉药物治疗效果甚微,若掉出来的肉疙瘩较小,特别是炎性息肉可以定期复查,关注息肉大小及形态,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少吃油炸、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对于大的腺瘤性息肉,大多主张内镜下切除;如果病理为良性,定期门诊复查即可,如果病理为恶性,还应当行恶性肿瘤根治术。
2、痔疮:主要是由于肛门周围发生静脉曲张,会在肛门周围形成血栓或者静脉血团。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疼痛、大便有凹槽、排便困难、出血以及引起肉球掉出肛门等症状。如果疼痛不明显、肉球较小时,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通过调节饮食、排便习惯等缓解症状,配合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进行外涂,肛内使用的栓剂也可以使用;如果症状加重,即当痔疮的肉球不可回纳,疼痛明显时要采取手术切除,如痔疮外剥内扎术、PPH手术以及其他微创手术等。
3、肛门息肉:是从肛门黏膜表面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会表现为肛门有肉疙瘩,大多是由慢性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出现肛门息肉后,会在大便的过程中肉疙瘩突出到肛门之外,有可能对肛门造成刺激而产生瘙痒不适的现象。肛门息肉脱出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肛门镜下自根蒂部手术摘除,术后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饮食,适当的增加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注意多喝水,避免大便干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