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临床上常用的营养方式,不同的营养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要最佳的支持方法。原则上只要患者胃肠功能存在,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具体情况如下:
1、肠内营养:是指采用经口、鼻饲等方式经过胃肠消化吸收获得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肠内营养的优点有很多,从供给的方式看肠内营养更加符合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同时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维护肠道黏膜屏障,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防止肠道菌群移位。此外,肠内营养可刺激胃酸、消化液和其他消化道分泌物的正常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发生。但是肠内营养也有一定缺点,由于其特殊的营养方式,会有反流、误吸风险。
2、肠外营养:也称静脉营养,是指经静脉将营养素输入人体内。能输入人体内的营养素有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水解物、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脂类等。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具有操作简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同时肠外营养可调节补液配方,纠正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避免可能出现的胃肠内营养并发症,能很快达到所需的热量、蛋白质量及比例,短时间纠正营养不良状况。但是肠外营养也具有一定缺点,它不宜长时间使用,因为其并发症较多且比较严重,需管道特殊护理,费用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