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降压药高压降下来了,低压还是高,说明降压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情况,此时需到医院就诊,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降压方案。
血压包括高压和低压。高压即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把血液泵至主动脉时产生的最大压力,临床上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低压即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状态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临床上以低压升高为主的多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只要非同日三次任一项或两项诊间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此时就需要生活干预及降压药物控制,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这五类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血压进行调节,大部分药物对于高压及低压均有调节作用。
在这五类药物中,ACEI中的普利类,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ARB中的沙坦类药物,如阿利沙坦酯片、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对于降低低压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若原有降压方案中没有上述两类药物,则可以加用两类药物中的一种;如已经有一种或两种,则可以适当调整用量,加强血压控制。除了药物控制外,低压高的患者,通常与肥胖、熬夜、盐摄入过多、饮酒等有关,所以生活调整对于低压高的患者尤为重要,建议患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从而减轻体重。此外,建议患者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吸烟喝酒。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并且需根据血压控制情况不断调整降压方案,所以建议患者在血压有波动时及时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调整降压方案,不要随意擅改方案,这样会使血压控制不佳,使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