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正常范围一般为0.1~10.0μmol/L,总胆汁酸200μmol/L是明显的升高,导致总胆汁酸升高的原因有多种,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胆管结石、胆囊炎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1、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常见,肝炎时肝细胞受损,胆汁酸代谢发生障碍反流入血,就会导致总胆汁酸升高到200μmol/L的情况。治疗主要以降酶保肝以及抗病毒治疗为主。保肝可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葡醛内酯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抗病毒治疗可选择拉米夫定、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恩替卡韦等。但肝功能逐渐恢复,病毒载量降低,则总胆汁酸就会恢复到正常值。
2、胆管结石: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等多种原因均可引起胆管结石,可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汁酸需经过胆道系统进入十二指肠进行水解,当胆管被结石堵塞,就可能出现总胆汁酸升高200μmol/L的情况。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主要以手术取出结石,必要时还需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结石,尚无明显症状者可密切观察定期随访,若是症状反应明显也可选择手术取出结石并矫正胆管狭窄的情况。结石取出后,胆管通畅则总胆汁酸就会恢复到正常值。
3、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囊炎时由于其炎症反应会对肝功能造成损伤,继而导致总胆汁酸的升高,此外也有可能是引起胆囊炎本身的病因也会导致总胆汁酸升高,如胆道梗阻、胆道结石等。如急性胆囊炎治疗主要以解痉止痛以及抗感染为主,必要时需选择手术切除胆囊。解痉止痛可选择山莨菪碱、颠茄片、阿托品等药物,抗感染可选择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青霉素等。慢性胆囊炎可选择溶石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苯丙醇软胶囊等。当胆囊炎得到控制,去除病因后,总胆汁酸就会恢复到正常值。
检查发现总胆汁酸200μmol/L建议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