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暗红色肛门疼痛,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脱垂、直肠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引起肠道长期、反复的炎症改变。炎症的感染会使肠道的菌群失调,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呈广泛的组织的损伤,引起肠道黏膜长期的炎症刺激出现充血、糜烂。在活动期的时候大量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大便暗红色、腹痛、腹胀等症状。因为大量的腹泻,在排便的时候会反复刺激肛门,引起肛门疼痛。在治疗上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口服美沙拉秦肠溶片、肠胃宁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如症状未改善,可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醋酸地塞米松片、倍他米松片进行激素治疗,同时在饮食上多吃含有的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等一般治疗。
2、直肠脱垂: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重力关系牵拉肠黏膜,会使肛门括约肌的松弛,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长期直肠黏膜脱向肛门,很容易引发直肠溃疡、出血、坏死等,会导致排便次数减少,引起便秘,出现暗红色的便血,便秘时用力导致肛门疼痛。其主要治疗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来改善症状,同时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如局部黏膜切除、肛门环缩术、直肠悬吊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3、直肠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当肿瘤细胞向肛管侵润性生长时,会使直肠正常的黏膜发生大面积的充血、水肿,导致直肠狭窄,出现排便困难,导致排便时用力,出现肛门及周围疼痛。同时还表现为便血(往往是暗红色或果酱色)、大便量少、大便形状改变等症状。在治疗上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病程进展情况拟定综合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如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HaItman术等,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放化疗。术后需要每日清理肛周皮肤,保持肛周清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清淡饮食,碘伏消毒液换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