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状差异较大,根据患者起病年龄和临床病程,可由轻到重分为4型。共同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出现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为主的广泛性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肌张力下降,智力发育与感觉均正常。具体分型临床表现如下:
婴儿型:一般6个月内起病,出现迅速发展的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最大运动不能达到独坐。肌无力以近端为著,平躺时下肢呈“蛙腿”样姿势。患儿表情及眼球运动正常,口咽部肌群无力导致哭声低弱、咽反射减弱。预后情况不好。
中间型:多在6-18个月起病,最大运动能达到独坐,不能独站或独走。肌无力以近端为著,下肢重于上肢,面肌及眼外肌不受累,四肢腱反射消失。随着病程进展,出现吞咽苦难、咳嗽无力、呼吸功能不全、脊柱侧弯、关节挛缩等合并症。
青少年型: 多在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最初表现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进展缓慢,逐渐向上双肢和下肢远端扩展。
成人型:早期运动发育正常,成人起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进展缓慢,预期寿命不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