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的低血糖不属于大病,如果是严重低血糖,情况危险,要引起重视。低血糖是指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 mmol/L。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脑细胞缺氧、脑损伤等。根据原因及症状不同,其严重程度亦有所差别,具体如下:
1、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1)药物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不规律、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服用过多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瑞格列奈等)导致血糖不稳定,出现低血糖。
2)重症疾病:肝衰竭、肾衰竭、严重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出现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不足,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不足,引起血糖降低。若原发疾病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长期低血糖,其症状也相对严重。
3)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酗酒、熬夜、长时间不进食引起外源性葡萄糖摄入过少、空腹运动、过度劳累等,可引起低血糖。
2、低血糖症状
1)低血糖症状表现较轻者,如乏力、汗出、心悸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进食甜食后可缓解。
2)如果严重低血糖,可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等,甚至出现脑损伤。当大脑皮质受抑制,可出现意识障碍;发展至中脑时,可出现阵发性抽搐,发生癫痫或癫痫样发作;若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受累,可引起意识不清、阵挛性舞蹈动作、偏瘫、轻瘫等;小脑受损可出现共济失调、运动不协调等,此时的低血糖较凶险,需要积极治疗。
因此,对于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不仅要针对低血糖治疗,还需要查找原因,纠正低血糖原因,合理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