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在医学上的定义,一般指的是骨骼由于年龄增长或者服用药物的副作用等各种原因造成的钙、磷等矿物质的丢失,钙、磷等矿物质丢失之后,造成骨质脆性增加,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骨质疏松症。
在年长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将近是男性的三倍,因为人体的矿物盐的代谢主要靠体内分泌的雄激素调节,本来女性主要是雌激素占优势,分泌的雄激素量较少,绝经期之后分泌的量几乎完全消失,导致发病率比男性要高,五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症状更明显、更多见。一般说的骨质疏松症是指骨质疏松所形成的临床症状,腰部、关节、背部疼痛都是它的表现,严重的还可能因为骨脆性增加发生骨折。
如果一个患者需要了解自己是否有骨质疏松,最好是到医院做骨密度的测定,对骨密度以及矿物盐的存在用机器测定之后得到数值,来完善地了解和判断其骨质疏松的程度,简单的检查有X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如果想治疗已经出现了的骨质疏松,首先调节饮食结构,多摄入牛奶、鸡蛋、鱼、虾等钙含量,以促进钙吸收,或者多摄入矿物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加强关节功能锻炼、肌肉力量锻炼,多一些户外阳光照射的运动,如果效果不佳,还要补充钙剂、维生素D3等药物来改善骨质疏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