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有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目前国内约有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乙肝是一个很普遍的疾病,并不是所有人被传染上乙肝都会得病。有90% 的成年人在感染了乙肝病毒后都会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还会获得保护性的抗体。这种抗体我们称为乙肝表面抗体,那么乙肝表面抗体多少正常呢?
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性传播。日常生活中如果与乙肝病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工作、用餐、住宿等都不会被传染上乙肝。在被乙肝病毒感染后,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乙肝病毒DNA。如果发现肝脏有进展性的损害,就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有效预防乙肝的方式就是接种乙肝疫苗,疫苗一共有三针,在接种后一个月左右会在体内形成保护性抗体。只有感染过乙肝病毒且已经排除病毒与接种过疫苗的人群才能在血液中形成乙肝表面抗体滴度。
在血液中抗体的滴度应该不低于10单位,如果滴度在4~10单位,表示乙肝表面抗体为弱阳性,对病毒的抵抗力不足有可能会感染乙肝,需要补种疫苗。乙肝表面抗体的数值越高表示保护力越强。一般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至少可持续12年。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第一年在97%左右,第二年仍保持在这个水平,第三年会下降到74%左右。所以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需要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再决定何时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