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丘疹型痘痘可能是由于痤疮、湿疹、毛囊炎等引起,具体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具体如下:
1.痤疮
痤疮临床上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异常和皮脂分泌增加等因素有关,多发于青春期人群,此类人群由于身体发育,雄激素分泌旺盛,可致使皮肤油脂分泌过多,从而堵塞毛孔引起痤疮,且好发于脸上、额部和下颌,其表现便包括粉刺、丘疹和脓包等。
此类患者日常中需要避免高糖饮食和奶制品,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密切注意清洁皮肤。症状严重者临床上可应用药物帮助治疗,如维A酸软膏、过氧苯甲酰凝胶、阿达帕林凝胶等,若痘痘破溃引起感染患者,则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等。
2.湿疹
湿疹致病因素通常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过敏原刺激、精神焦虑等有关,主要症状包括红斑、水肿、丘疹、丘疱疹和水疱等,随疾病发展,脸上皮肤还可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症状。
临床上湿疹主要由于过敏引起,故药物上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帮助治疗,如复方倍氯米松樟脑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氯倍他松乳膏等。
3.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病菌感染毛囊,从而引起炎症,主要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等,典型症状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顶部伴有白色脓疱,直径约为2至5mm左右,易发生于脸上、头皮、大腿等处。随疾病发展,脓疱可进一步发展为疖或痈。
面部毛囊炎临床上可以通过外用抗生素帮助治疗,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若症状严重,患者伴有发热、疼痛明显等症状,则需要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头孢氨苄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