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分型IS是指广基型结肠息肉,即病变明显隆起于黏膜表面,但是病变基底没有明显的蒂部结构。结肠息肉分型ISP是指亚蒂型结肠息肉,即病变基底存在亚蒂与肠壁相连。广基型结肠息肉、亚蒂型结肠息肉属于结肠息肉在形态学上的分型,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基因突变、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部分结肠息肉呈家族性遗传倾向,比如家族中有结肠息肉患者,其直系亲属发生该病的几率会高于其他人群。
2、炎症刺激
比如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等,可导致结肠黏膜长时间受到炎症因子刺激,从而形成息肉。
3、基因突变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体内有抑癌因子,可抑制肿瘤生长。但是当发生基因突变后,对肿瘤抑制作用消失,会出现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广基型结肠息肉、亚蒂型结肠息肉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平时注意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少吃油腻、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2、药物治疗
对于肠道大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血管升压素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对于继发感染者,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
对于广基型结肠息肉时应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息肉性质。如果属于恶性病变,需要通过手术将息肉切除,术后再辅以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
亚蒂型结肠息肉是良性的可能性比较大,需定期随访观察。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息肉生长速度比较快,且直径已经超过7毫米,则考虑与恶变有关,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