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因左上腹隐痛一个月来我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查体可见脾脏于左肋下7厘米触及肿大,质韧、表面光滑、轻触痛。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同时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口服泽布替尼。患者脾脏缩小,延长了生存期。
【基本信息】女,57岁
【疾病类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就诊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4月
【治疗方案】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同时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口服泽布替尼
【治疗周期】入院第3天开始给药,给药4个疗程后出院,后期泽布替尼维持治疗
【治疗效果】脾脏缩小,延长患者生存期
一、初次面诊
患者因左上腹隐痛一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左上腹隐痛,为求诊治,今来我科就诊。
查体见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未见苍白、黄染及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腹软,脾脏于左肋下7厘米触及肿大,质韧、表面光滑、轻触痛。肝肋下未触及肿大。
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脾肿大,脾下方见低回声包块。腹膜后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查:提示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考虑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遂收治入院。
二、治疗过程
第一个疗程予以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同时予以醋酸泼尼松龙片。第二个疗程用药同第一个疗程。因患者病情进展,第三个疗程在原有方案加用口服泽布替尼胶囊。后期仅用口服泽布替尼胶囊维持治疗。
泽布替尼是一种有效的、特异性BTK抑制剂,通过BTK活性位点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共价键结合,使其不可逆失活,从而发挥作用。泽布替尼较其他抑制剂具有靶点占有率更高、选择性更强、抑制时间更长等优势,治疗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三、治疗效果
第一个疗程结束后,腹部CT结果显示纵隔、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病灶较前稍缩小。第二个疗程结束后,腹部CT结果显示纵隔、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强增多、增大,脾脏体积较前增大。
考虑到病情进展,第三个疗程加用口服泽布替尼,第三个疗程结束后,腹部CT结果显示纵隔、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较前明显缩小,减少,脾脏较前缩小,脾脏肋下未触及。继续开展第四个疗程,后期仅用口服泽布替尼胶囊维持治疗。
四、注意事项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要谨遵医嘱,不可随意停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戴口罩、洗手。注重周围环境卫生,保持房间的通风、干燥、清洁,不要去人员过于密集的场所。
2、日常饮食以高营养,易消化为主。
3、患者家属应每天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如果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应及时开导并安慰患者,同时也应理解患者以及多陪伴患者。
五、个人感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0.9%,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于老年人群体,发病年龄较晚,多在40-75岁,其中90%在50岁以上,30岁的病例较为罕见。慢性淋巴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染色体、细胞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文中患者患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BTK表达异常。BTK属于胞浆内非受体型络氨酸激酶TEC家族中的一员,是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组分,并在多个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BTK主要在B细胞中表达,分布于淋巴及血液系统,参与调控B细胞的发育成熟、增殖、分化与凋亡,对恶性B细胞的生存及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治疗上,可以选择特异性BTK抑制剂泽布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