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脚踝处长了很多小疙瘩时,主要考虑可能是毛囊炎、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感染等,并在明确病因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1、毛囊炎:当脚踝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后,在炎症反应的作用下,就会以毛囊为中心长出红色丘疹或者丘脓疱疹,脓疱破裂或者结痂时可能有疼痛或瘙痒感,也可能没有主观感觉。如果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会自行消退,只要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防止患处和衣物发生摩擦,居家观察即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局部治疗,也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盐酸多西环素、伊曲康唑等。
2、过敏性皮肤病:当脚踝部位的皮肤接触到易致敏物质之后,会导致人体发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释放炎性因子并损伤局部皮肤,此时就会有小疙瘩出现,通常伴有明显瘙痒感。在处理方面,需要寻找并脱离过敏原,可涂擦炉甘石洗剂或用生理盐水适当冷敷患处来改善症状,可遵医嘱口服依巴斯汀片、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治疗。
3、真菌感染:当脚踝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皮肤癣菌等真菌类病原体的侵袭后,局部会发生炎症反应,脂质、角蛋白等物质会被分解,可出现伴有明显瘙痒感的小疙瘩。在处理上,可外用硝酸益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