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一般不会引起小便困难,两种病症没有相关的临床联系。肛裂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疼痛、便血和便秘。小便困难常见于老年前列腺增生、膀胱颈部纤维化、膀胱逼尿肌疲劳等。
肛裂:指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肛裂患者大便前后有节律性疼痛,主要是由于肛门部皮肤出现溃疡和肛门部肌肉痉挛所导致的。疼痛是肛裂的最主要症状,疼痛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预示着肛裂的轻重。一次典型的肛裂疼痛周期是:疼痛-缓解-高峰-缓解-再疼痛。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的神经末梢,造成便后严重的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可放射到臀部、会阴部、骶尾部或大腿内侧,称为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疼痛缓解,此期称疼痛间歇期。之后因内括约肌痉挛,产生剧痛,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此时患者会坐立不安,难以承受,直至括约肌疲劳后,肌肉松弛,疼痛逐渐缓解。待到再次排便,疼痛再次发生。便血是以排便时滴血或便后纸上擦血为主,血色鲜红,出血的多少与裂口的深浅、大小有关,但不会像痔疮一样出现喷血,很少大出血。肛裂便血也会周期性反复发作。很多肛裂患者本身存在便秘,一些患者在患肛裂后因肛门疼痛恐惧排便,久而久之引起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引起小便困难:老年前列腺增生,其由于患者前列腺肥大,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引起尿等待、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夜尿次数增多现象;膀胱颈部纤维化是指老年女性患者年轻时反复发生慢性膀胱炎,引起膀胱颈部炎性增生出现纤维化,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症状;膀胱逼尿肌疲劳是由于患者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容易导致逼尿肌损伤出现无力现象,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排尿无力、尿潴留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