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细胞数值减少所致,又分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慢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内的铁物质含量不足,导致红细胞内铁质缺乏,无法满足机体的正常需求,引起的一种血液性疾病。一般多发于妊娠期女性、婴儿、青少年、两岁以下的宝宝、月经失调女性等人群,常见的症状为全身无力、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失眠多梦、面色异常、眼脸发白、眼花、气短、心悸、头晕、恶心等。主要的形成原因有:
1、饮食营养不均衡
导致体内的铁物质摄入不足 这种情况多见于青少年、婴幼儿、妊娠期女性等,主要是由于这类人群身体较特殊,体内对于铁物质的需求量较高,而摄入的食物又无法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引起,需要及时加强含铁食物的补充缓解。
2、消化系统吸收障碍
这种情况多见于胃部做过切除手术的病人,使得胃内的胃酸分泌不足,无法消化食物中的铁质,导致体内的铁物质减少。或者是患有慢性肠炎、经常腹泻、白血病等,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也会引起铁物质吸收障碍。
3、铁质过多丢失
主要由疾病所致,比如机体患有十二指肠溃疡、肠息肉、寄生虫疾病、胃底静脉破裂、胃肠道肿瘤、肺结核等,导致体内长期出现丢失铁物质现象。
缺铁性贫血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几率,因此希望患有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能够积极就医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