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的发生与白细胞的值没有直接关系,发生白血病时会出现白细胞增的症状,但白细胞增多不可以作为是否患有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标准。当白细胞增多并且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幼稚时,可怀疑是白血病。临床上白细胞增多除了见于白血病,还可见于急性细菌感染、组织扬中损伤、出血等疾病。白血病并的诊断依据是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穿刺、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结果进行判断。发生白血病时患者体内的白细胞值一般会超过100×10^9/L,若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包的数值可高达(700-800)×10^9/L。
白血病的发病因素与病毒感染、化学刺激、物理刺激、遗传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发生白血病后会出现发热、贫血、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严重白血病还可能会累及脏器,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后引起死亡。白血病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能够使疾病的预后得到很大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达到治愈的效果。白血病的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放疗、化疗、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治疗,根据白血病的种类、病情轻重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白血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积极预防感染。居住环境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注意保护性隔离,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餐具使用后需要经过消毒可以再次使用。饮食上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