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一、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
二、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三、预防复发。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剂量逐渐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到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三环类、四环类抗抑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