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2岁患儿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症状,最高温度达到39.7℃,且自从发热以来,神差、纳差,晚上睡觉哭闹。家长带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喜炎平清热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几天后,患儿体温稳定,咽部红肿消退,疱疹逐渐变小部分消退,病情好转。
【基本信息】女性,2岁
【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
【就诊医院】福州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喜炎平清热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3天
【治疗效果】体温稳定,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孩子是被母亲抱进诊室的,期间孩子一直在哭。患儿母亲说1天前孩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最高温度达到39.7℃,自从发热以来,患儿精神状态不好,吃不下饭,晚上睡觉时也一直哭闹。家里人以为孩子是感冒了,便在家自行给孩子服用了一些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不见好转,于是今天赶紧把孩子带来我院就诊。
我给患儿做了简单的查体,发现孩子口腔咽峡部可见分布不均匀的红白色疱疹,患处周围有红晕,无淡黄色分泌物,无融合及破溃,扁桃体无肿大,怀疑是疱疹性咽峡炎。因孩子高烧症状严重,先以“疱疹性咽峡炎”收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后,先完善了血常规、电解质、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等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患儿有病毒感染。再结合患儿症状,考虑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通常情况下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为主。为明确病毒感染的类型,我给患儿做了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71型阴性,流感病毒抗体甲(A)型IgM弱阳性,流感病毒抗体乙(B)型IgM阴性,副流感病毒抗体IgM阴性。最终根据患者症状和以上结果,最终检查诊断为疱疹性咽峡。
诊断明确后,给予患儿喜炎平清热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针对患儿高热,给予布洛芬治疗;由于患儿口腔咽峡部出现红白色疱疹,喂食时疼痛感会影响患儿进食,所以我给予患者冰硼散喷雾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三、治疗效果
给予患儿喜炎平清热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体温平稳,发热症状好转,食欲增大,夜间哭闹次数明显减少,没有出现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
给患儿查体发现高热已经褪去,咽部红肿消退,疱疹逐渐变小部分消退。病情好转,准予出院。出院时我嘱咐患儿家属,平时要让孩子注意休息、预防受凉,合理膳食、科学喂养,如有异常及时来诊。
四、注意事项
1、患儿应注意衣被不宜过厚,以保证散热。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2、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清淡饮食,多喝温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硬的、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应少食多餐。
4、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五、个人感悟
每年的 4~7 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这种病和手足口病类似,传染性极强,一旦患病,患者应做好隔离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而且几乎不会出现并发症,但是由于得此病的患者多为6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忍受疾病能力较差,会导致孩子很痛苦,因此大多数家长会带孩子前来就诊。对于该病,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且治疗期间,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