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分泌的盐酸就是胃酸,胃内分泌一定量的胃酸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现象,并不是疾病。但如果胃酸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正常的,前者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后者可能是萎缩性胃炎造成的。
1、正常生理现象
胃酸是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溶解剂,也是消化器官自行分泌的物质,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部分人群在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过度疲劳、抽烟酗酒等状态下,都可能会刺激胃黏膜或者胃部神经,导致胃酸分泌旺盛,引起胃酸过多的现象。这种生理性的胃酸分泌增多现象,一般短时间就可以自行缓解。
2、胃食管反流病
该病可能是由于食管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诱发的,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可能会造成胃内容物反流,并刺激食管和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引起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以及嗳气、咳嗽等多种不适症状。
3、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长期饮食不健康、或者长期服用具有黏膜刺激性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也都可能会诱发慢性胃炎,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还可见中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不振、反酸等伴随症状。
4、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以及遗传、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会诱发十二指肠溃疡。而该病多在空腹时发作,发作时又会加剧胃酸分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该病病程较长且极易反复周期性发作。
5、萎缩性胃炎
该病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受损、免疫异常、十二指肠反流等原因造成的。人体胃腺的壁细胞会分泌一种黏液蛋白称为内因子,而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内会生成某些抗体诱发自身免疫炎症反应,进而损伤泌酸腺使之萎缩,使胃酸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