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患者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我院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但前期化疗效果不佳,随后患者加用来那度胺治疗,经7个月的治疗,患者肿块逐渐缩小,低热、腹胀、纳差等症状消失。
【基本信息】女,32岁
【疾病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就诊医院】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治疗方案】前期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后期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治疗
【治疗周期】治疗7个月,持续治疗中
【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肿块逐渐缩小,低热、腹胀、纳差、乏力、盗汗等症状消失
一、初次面诊
在门诊出诊时,曾遇到一名右颈肿物的患者,患者1年前发现右侧颈部出现一无痛性肿块,当时肿块较小,不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因此没有太在意。但就诊时患者发现肿块进行性增大,仍不伴有疼痛,但是肿块增长速度较快,并且出现了低热、腹胀、纳差、乏力、盗汗等症状,体重进行性减低约10 kg,于是前往我院就诊。
门诊解震患者后,患者查体发现:右侧颈部有一无痛性肿瘤,大小约为6cm×3cm×2cm,右颈可触及2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差,因此门诊以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颈部无痛性肿块增长速度较快,初步怀疑是占位性病变,入院后需尽快明确病因,才能更精准治疗。因此,患者入院后完善尿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胸部CT、颈部彩超等相关化验检查,根据活检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最终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图示:病理结果提示为大B细胞淋巴瘤
明确诊断后患者以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在治疗4个周期后,患者肿块未见缩小,因此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治疗,又治疗3个周期,共治疗7个月。
来那度胺属于沙利度胺的衍生物,是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等多重作用的抗肿瘤药物。该药可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细胞,促进抗肿瘤细胞合成,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研究发现来那度胺联合二线免疫化疗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挽救方法,特别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可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抑制疾病发展。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我院前期接受了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使用后治疗效果不佳,随后加用来那度胺治疗,患者肿块逐渐缩小,而且低热、腹胀、纳差、乏力、盗汗等症状逐渐好转。
四、注意事项
1、建议患者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方案为主,如果伴有咀嚼困难,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并保证少量多餐;
2、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家属应多和患者沟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建议患者做一下简单、轻松的活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帮助增强体质。
4、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情况。
五、个人感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属于一种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本病异质性明显,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虽然目前治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但在治疗仍容易复发。
由于淋巴瘤早期表现不明显,因此有很多人和本文中的患者一样,一直拖到肿物变大,出现低热、乏力等不适症状时才来医院就诊,但这时来医院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会比较大。因此当大家发现异常肿物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肿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