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医生

您身边的健康养生,疾病预防知识库!
在线问医生> 养生> 疾病库  >  肝细胞癌中晚期术后转移,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效果好

肝细胞癌中晚期术后转移,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效果好

2024-09-1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54岁的患者大约两个多月前开始,患者无明确病因出现乏力、恶心的症状,患者的食欲逐渐减退,曾于外院CT检查发现肝脏不规则肿物。近期因腹痛进行性加重前来就诊,经肝脏穿刺取病理活检诊断为肝细胞癌,通过手术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目前患者病情较为稳定。

基本信息男,54岁

疾病类型肝细胞癌

就诊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2月

治疗方案行经腹腔镜肝脏右叶切除术,术后静脉滴注阿替利珠单抗进行辅助治疗

治疗周期入院10天,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患者症状缓解,术后一个月患者经门诊随访,腹部CT复查未见明显异常

一、初次面诊

去年二月的一个上午,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前来我科室就诊。根据患者的叙述了解到,从大约两个多月前开始,患者无明确病因出现乏力、恶心的症状,患者的食欲逐渐减退,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之后通过腹部CT检查发现患者的肝脏右叶可见一不规则低密度肿物,不排除肿瘤的可能性,建议患者到大医院进行检查。

患者回家后自行观察了几日,最近一周患者开始出现间断性的右上腹钝痛,于是前来就诊。经过询问了解到患者八年曾诊断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通过治疗病情控制稳定,根据患者病史,将患者收入院进一步检查。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先予患者进行血常规及其他血清生化检查,根据检验结果排除了乙型肝炎病毒致病的可能,予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B超下可见患者肝脏形态基本正常,实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左叶前后径66mm,右叶最大斜径112mm,右叶可探及一28mm×46mm的实质性不规则低回声影,周边无声晕,无包膜。

于是又予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结果回报提示患者肝右叶发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见异常显影,为了明确肿物的性质,予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

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予患者择期行经腹腔镜肝脏右叶切除术,术后予患者静脉滴注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术后辅助治疗。阿替利珠单抗是目前肝细胞癌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PD-L1抑制剂,可作用于B7.1和PD-L1发挥抗肿瘤免疫活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实现了巨大突破,该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患者免疫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与其相应配体的结合,得以减弱或逆转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CT:肝右叶发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三、治疗效果

患者的手术过程较为顺利,由于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较大并且已经出现腹腔淋巴转移,因此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通过与患者家属协商,予患者辅助使用阿替利珠单抗进行辅助治疗。

通过一个星期的术后常规监测护理,住院第10天复查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等血清学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稳定水平,患者的食欲逐渐改善,腹胀、腹痛等症状也明显减退,于是嘱患者出院继续疗养。一个月后患者经门诊随访,腹部CT复查未见明显异常。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出院后的前半年内建议每个月要尽量复查一次,随访期间若发生高热、消瘦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诊检查,避免延误病情诊治,半年后若病情稳定,可根据医嘱更改为每隔三个月或者是半年复查一次。

2.患者出院后应该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清淡饮食,恢复期间禁止使用有肝损害性的药物。

五、个人感悟

肝细胞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1.阿替利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减弱或逆转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2.本文中的患者由于近期异常食欲减退,腹痛进行性加重前来就诊,通过肝脏穿刺取病理活检诊断为肝细胞癌,通过手术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目前患者病情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