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医生

您身边的健康养生,疾病预防知识库!
在线问医生> 养生> 疾病库  >  肝细胞癌侵袭迅速,阿替利珠单抗来帮忙

肝细胞癌侵袭迅速,阿替利珠单抗来帮忙

2024-09-1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腹部局部不适来医院就诊,主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有上腹部肿块、上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最终经病理镜检确诊为肝细胞癌。通过给予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改善。

【基本信息】男,67岁

【疾病类型】肝细胞癌

【就诊医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6月

【治疗方案】给予PD-L1单克隆抗体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周

【治疗效果】治疗过程无相关副反应,耐受性较好,经过相关治疗,患者病情有所缓解

一、初次面诊

门诊今天接诊了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主要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及上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和巩膜黄染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常规行相关辅助检查,其中超声报告:右上腹可见异常中等回声包块,边界清,有包膜,光点粗,分布不均。CT平扫及增强报告:肝右叶发现不规则异常肿块,密度较低。综上所述,初步考虑患者为肝细胞癌。在经过患者同意后,最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相关检查。

(CT:肝右叶发现不规则肿块,密度较低)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随即完善相关检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结果显示:癌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胞体中等大小,胞浆少,核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核膜较厚,染色质粗颗粒状。

由于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包块、恶心、呕吐及腹痛,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2上腹部)异常癌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倾向于肝细胞癌,可见异常肿块,侵袭的危险性为高度,肿瘤细胞Arginase-1(+),CK20(-),CK7(+),CK8/18(+),Glypican-3(+),Ki67(40%+),Mucin-1(-),Villin(+),P63(-),CD34(血管+),CK19(-)。综上,确诊患者为肝细胞癌,以肝细胞癌收入我院。

通过我科室病例讨论,对患者情况综合考评,最终给予PD-L1单克隆抗体抑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治疗,来缓解患者症状。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前,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包块及皮肤黄染等主要临床症状。最终给予PD-L1单克隆抗体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进行治疗。在我的精心治疗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药物治疗过程相对较顺利,住院治疗4周,复查CT,结果提示:原来病灶部位明显缩小。遂同意患者家属办理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肝细胞癌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腹痛及腹部包块的现象减轻,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在日常生活饮食中,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尽量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的食用。

2.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待病情恢复稳定后,可适当进行强度较低的运动,来增强患者免疫力。

3.避免不必要且疗效不明确的药物、各种解热镇痛的复方感冒药、不正规的中药偏方及保健品,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避免肝毒性损伤。

五、个人感悟

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肝细胞癌又叫做肝癌,起病隐匿,病情的发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到达晚期,系统性的治疗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使用,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阿替利珠单抗属于PD-L1单克隆抗体抑制剂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药主要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包括一些肝细胞癌、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本例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中无相关不良反应,随访过程中,患者整体情况良好,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