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上三岁的儿子、拎着许许多多很多包装袋从商场回家了,没走两步,他突然加快跑到我前边,伸开手臂对我说:“妈妈,我跑不动了,求抱抱。”
“佳佳乖啊,妈妈手里这么多物品,如何抱你呀?”
“就需要抱嘛。”儿子自言自语着小嘴儿。
我耐着脾气劝导,可一点結果都没有,他在那里跺着脚丫蛮横无理。为了更好地避免他在大街上又哭又闹不仅,我只有想办法腾下手来抱他。
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小区门口,我蹲下去身来把他学会放下,说:“好啦,快到家。”殊不知他猛然转过身趴到了我的身上,还用劲揽住我的颈部,说:“你抱没动我也背吧!”
我的火一下子蹿起來,刚想发火,却忽然见到附近一位与我儿子一般尺寸的小女孩正缠着她的奶奶,还要抱,她奶奶却转移话题询问道:“宝宝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儿吗?奶奶年龄大了,分不清了。”
小女孩听见她奶奶那么一说,居然拉起奶奶的手往前走了,还说着:“奶奶,我陪你去,就在那一个楼里边。”
看透不说透居然有那么好的实际效果,我先仿效一下,就问儿子:“佳佳,我们的家是哪一幢房子啊,妈妈不见。”这招果真很灵,儿子马上从我身上移走,撒开小腿肚“蹬蹬蹬”地跑到大门口。
原先,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而大家的看透不说透恰好达到了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