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一般是结直肠黏膜上出现的隆起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疾病。单纯根据肠息肉的诊断不能判断生存时间,需要根据病理结果分析。如果息肉没有发生癌变,进行了手术切除后,就可以治愈了,一般不会影响生存。
肿瘤性的息肉,常见的如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高。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约半数癌变。非肿瘤性的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等。约半数肠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当出现并发症或在肠镜检查、手术时才被发现,常见的并发症有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者排便次数增多、便血、肠梗阻及肠套叠等。
直径小于2厘米的息肉都应该争取在内镜下完整的切除瘤体,可以行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还要根据病理结果确定是否追加根治性的手术。增生性息肉症状一般不明显,无需其他特殊治疗。炎性息肉一般是炎症反应或感染引起,应当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炎症刺激消退后,息肉可以自行消失。就算是肠癌,在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之后,根据病理结果加用以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联合或不联合铂类药物治疗,5年的生存率也比较高,早期结肠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上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总生存率与结肠癌也相近,中低位直肠癌在 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