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临床上称为腹泻。腹泻时感觉肛门快掉出来了,通常考虑是痔疮引起,还可能是直肠息肉脱出或直肠脱垂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因、对症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治疗延误。具体如下:
1、痔疮: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及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常由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所诱发。在直肠出现炎症性外痔、混合痔或内痔脱出等情况时,在腹泻时,因腹压持续性增大,肛门处实质性肿块出现,使患者自觉肛门脱出感。其治疗包括调整排便习惯和饮食结构、温水坐浴、外用痔疮膏、注射硬化剂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如单纯痔核切除术、外剥内扎术、PPH)等。
2、直肠息肉脱出:直肠息肉为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常由炎症感染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性因素等所致。腹泻时,因腹内压增加可出现直肠息肉脱出于体外无法自行还纳时,可于体表见到肛门处出现实质性肿物,患者出现肛门脱出感。除不适感外,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因粪便或肛管直肠压力变化,局部血运出现异常导致局部疼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治疗方面,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经肛门息肉切除术、经肛内镜微创手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
3、直肠脱垂:民间所述的真性“肛门脱出”指的就是直肠脱垂。腹内压增加时(如腹泻、妊娠、便秘等情况)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疾病称之为直肠脱垂,脱出的直肠结构可使患者在腹泻时自觉肛门脱出感伴肛门处明显疼痛,临床上还可出现黏液便、便秘、里急后重、大便失禁及直肠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肛门失去排便功能。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轻度脱垂时可行胶圈套扎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肛门环缩小术或括约肌成形术,重度完全性脱垂手术术式包括直肠悬吊及固定术、脱垂肠管切除术、肛门环缩小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