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丸是指直径约为1mm,一般不超过2.5mm的小球状口服剂型。
分类
按照微丸的释放速度,将其分为速释微丸、缓释微丸和控释微丸。
特点与功能
1. 微丸多用于中药制剂中,服用后可广泛、均匀地分布在胃肠道内,药物在胃肠道表面分布面积增大,使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而减少或消除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2. 微丸在胃肠道的吸收一般不受胃排空的影响,吸收均匀,个体间生物利用度差异较小;
3. 微丸的释药行为是组成一个剂量的各个小丸释药行为的总和,释药规律的重现性、一致性优于片剂;
4. 微丸载药范围很宽;
5. 微丸适合复方制剂的配伍,可将不同的药物成分制备成微丸后,按比例均匀混合,进一步制备成复方片剂或是胶囊剂;
6. 缓控释微丸的释药速度受生理因素影响小,可进行多种成分的配伍;
7. 微丸的制备工艺可实现程序化,可控化。
临床用微丸
六味地黄丸、茶碱缓释微丸、泮托拉唑肠溶微丸胶囊、盐酸尼卡地平速释微丸。
注意事项
1.制备微丸制剂时,需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如熔融法适合于对水、热不稳定的药物,蜡质、不溶性高分子骨架微丸,因为难溶性药物释药太慢,较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2.含致孔剂的包衣微丸,最初药物的释放为零级药动学,随着药物含量的减少,后期呈现一级药动学释放,可通过控制小丸的半径、衣层厚度以及致孔剂含量来调节微丸的释药速度。
温馨提示
服用微丸时,请仔细阅读说明书,病情较严重的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视频内容由专家审核发布,不具备医疗诊断功能,如有需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