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2岁女童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伴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疼痛最为明显。家长自行在家用药后患儿症状无缓解,入院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后,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予以抗感染、降温等对症治疗后,患儿体温稳定,发热、腹痛症状消失。
【基本信息】女,2岁
【疾病类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喜炎平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天
【治疗效果】患儿体温稳定,发热、腹痛症状消失,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一、初次面诊
“医生,医生,快看看我女儿,她已经发烧3天了,还一直在说肚子痛,吃了一点儿作用都没有,一直哭……”
问诊后得知,患儿女,2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伴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疼痛最为明显,无畏寒、寒战、抽搐,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家长自行在家给患儿服用药物(具体不详)后,患儿症状无缓解,仍出现反复发热以及腹痛,为求进一步治疗,前来我院门诊就诊。
对患儿进行了腹部体格检查,查体见:腹部平坦,对称,腹部柔软,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轻压痛。腹部叩诊鼓音,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结合病史及查体情况,考虑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后,基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考虑,给患儿完善了腹部彩超以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腹部彩超检查提示:中下腹部扫查腹腔内探及多个实质性回声结节,大者约2.9X1.7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提示:WBC 9X109/L,N71%,RBC 4.73X1012/L,HGB125g/L , PLT 406X109/L ,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基于上述检查结果,并结合患儿症状以及查体表现,考虑诊断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性感染”。
诊断明确后,开始思考患儿的诊疗方案。该病以治疗病原体和对症治疗为主,因此,给予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喜炎平抗感染,同时嘱患儿家属予以患儿物理降温,必要时予以患儿药物降温,期间多观察患儿的体温,出现波动时及时告知医生。另外,多让患儿喝水,有利于减轻发热引起的脱水状况,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三、治疗效果
经过抗感染、降温等对症治疗6天后,患儿体温稳定,未再出现发热、腹痛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叩击鼓音,肠鸣音正常。于是便安排患儿出院了。
四、注意事项
1、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给患儿增减衣物,不要让患儿腹部受凉。孩子腹痛时,可以多揉揉肚子,或将温暖的毛巾敷在腹部,有利于缓解不适。
2、少给孩子食用生冷、寒凉、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治疗期间让患儿多喝水,水有助于防止发热、呕吐等导致的脱水,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平衡。
4、治疗期间让患儿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或者是小米粥等增加营养。
5、让患儿多休息,促进恢复。
五、个人感悟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发烧、急性腹痛为临床特点,腹部彩超检查可发现肿大、充血淋巴结,常为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本例患儿在对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时,探及多个实质性回声结节;行血常规检查提示有病毒感染,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典型特征。
借这个病例需要提醒广大的家长们,当孩子出现身体不适时,家长们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诊,切莫自行用药或使用偏方、土方,以免用药不当导致孩子病情加重或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