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后背凉中医认为阴虚或气虚的表现,西医认为可能与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有关,需要针对性处理。
一、中医
1.阴虚
阴虚引起出汗,中医一般称为盗汗,主要是热病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情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使身体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所致,盗汗会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因此会出现后背发凉的症状。
阴虚分为肺阴虚、肾阴虚、心阴虚证等证候,需辨证治疗,如肺阴虚证可使用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证可使用天王补心丹;肾阴虚可使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进行调理。此外,还应科学的饮食,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之食,严禁酗酒、吸烟,规律作息,可以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2.气虚
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劳伤过度、久病不复等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气虚一般指现代医学概念中的亚健康状态,气虚由于卫不固表可引起出汗,中医也称为自汗,表现为出汗时发冷、疲乏无力等,因此患者可有出汗后背凉的症状。
气虚可分为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等等证候,需辨证治疗,如肺气虚可使用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肾气虚可使用肾气丸加减、金锁固精丸、缩泉丸等;脾气虚可使用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进行调理。还可通过推拿、针灸等方法调理,患者忌高糖、油腻、辛辣、生冷食品,严禁酗酒、吸烟。
二、西医
1.生理性因素
天气炎热或运动后导致出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汗水蒸发时,可能会带走部分热量,就会出现背后发凉的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出汗后及时擦干,做好清洁工作即可。
2.病理性因素
一般指多汗症,可能是服用某些药物导致的,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可能是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
通常需要针对病因治疗,药物引起的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疾病引起的需要治疗原发病,同时还根据病情和症状酌情使用外用止汗剂、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等改善症状。
出汗后背凉如果和阴虚、气虚、多汗症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指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一般都可以得到好转,不需要过分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