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大便通常指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包括镜下检查、化验检查两大类,由于各类检查目的并不一致,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检查项目都能检测出肠癌。
1.镜下检查
(1)细胞:正常粪便样本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和癌细胞,其中白细胞增多时提示受检者可能患有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出现红细胞则提示受检者肠道出血,肠道内有可能存在息肉、肿瘤,发现癌细胞则说明受检者肠道内已经发生癌变,可以作为诊断肠癌的依据。
(2)食物残渣:粪便样本在镜下可见有少量的淀粉微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医师可以根据此类成分的变化结合受检者的饮食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等疾病,但并不能诊断受检者是否患有肠癌。
(3)病原体:医师观察粪便样本中的白色念珠菌、蛔虫卵、阿米巴滋养体、钩虫卵、蛲虫卵等异物可以推测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检查结果可作为用药指导,但并不能用于诊断肠癌。
2.化验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医师采集受检者的粪便样本涂于粪便隐血试纸并滴加3%双氧水,后续可通过观察试纸的变色情况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出血情况,一般检测结果表示为阴性、阳性,具体则包括(-)2min内试纸不变为蓝色、(+)30~60s后试纸呈蓝色、(++)试纸立即呈蓝绿色、(+++)试纸立即呈深绿色等,阳性程度越高说明患者肠道出血的概率越大。但因受检者患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或食用动物血液制品时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故单独的大便隐血试验不能作为诊断肠癌的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项目结果进行判断。
(2)粪胆素定性试验:粪胆素定性试验是利用粪胆素与汞结合发生显色反应确认受检者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粪胆素,可作为诊断溶血性贫血、胆总管梗阻等疾病的依据,但并不能用于诊断肠癌。
(3)居家检测:有检测需求的人群可以在家中自行采集粪便样本并回寄至专业的医学检测中心,一般3-4天左右即可出具检验报告,如果检测报告显示粪便样本中发现有异常DNA或潜血标志物,则可以作为诊断肠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乔宝军.粪便脱落细胞学和外周血标志物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D].2015-10-01.
[2]殷晓聆,李雁.结直肠肿瘤粪便筛查研究现况[J].医学综述,2016-01-20.
[3]马飞,王成彬.粪便检查对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筛查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5-09-30.